2011年6月29日 星期三

Mosaic 讓Windows 7下載安裝微軟 windows 8 Metro UI 桌面介面

Mosaic 讓Windows 7下載安裝微軟 windows 8 Metro UI 桌面介面: "

mosaic metro-01

Metro UI」是微軟為Windows Phone 7手機設計的介面,漂亮的色塊自訂組合,兼顧了按鈕與資訊的功能,推出後基本上一般都給予好評,而在前一陣子釋出的Windows 8作業系統預覽中,也確認微軟將會在Windows 8裡提供兩種可替換的操作介面:一個是傳統windows 7操作模式、一個就是Metro UI觸控模式

而有高手推出了一款「Mosaic Project」免費、免安裝軟體,可以讓你現在就在自己的Windows 7中整合進可切換的「Metro UI」,直接升級體驗windows 8的可能操作模式。

Mosaic Project軟體的前身是「Metro Home 2」,之前的Metro Home是以windows phone 7手機介面為模擬對象,而Mosaic Project將會學習windows 8的桌面作業系統介面,所以用在windows 7中除了有趣好看,也可以具備一定的實用性。

 

  • 01.

來到Mosaic Project網頁,到右方點擊〔Download〕下載最新版軟體。

mosaic-01

 

  • 02.

下載後解壓縮,然後點擊資料夾裡面的「Mosaic」檔案。

mosaic-02

 

  • 03.

這樣就能立刻在Windows 7中啟動Metro UI介面囉!它不是換掉你的windows 7桌面佈景,只是在windows 7的桌面加上Metro UI的「widgets」而已,所以我自己用起來還滿穩定的。

而操作方式也很簡單,啟動Mosaic Project後,滑鼠移動到桌面最右方「很細」的小黑邊上點擊左鍵,就會在右方打開功能列,這樣一來我們可以隨意的增加:

  • Widgets:各種桌面功能方塊,例如時間、天氣、圖片等等。
  • Pin Website:把網站預覽圖變成色塊釘在桌面上。
  • Pin application:把某個應用程式變成色塊釘在桌面上。
  • Options:設定。
  • Exit Mosaic:關閉軟體。

mosaic metro-03

 

  • 04.

讓我們先進入設定中,這裡可以勾選「Enable fullscreen mode」,這樣一來就會進入全螢幕的Metro UI(也就是看不到原本windows 7的工具列等等)。

如果沒有勾選,就會讓Metro UI桌面工具與原本的windows 7桌面並存。

mosaic-04

 

  • 05.

當加入各種功能、資訊色塊後,我們可以按住色塊並拖曳,這時候可以把色塊擺放到桌面的不同位置,自己能夠隨意去組合。

mosaic metro-05

 

  • 06.

在每個色塊上點擊右鍵,可以移除色塊,或者是進入單獨色塊的設定中。

這裡要特別提醒大家的是,我自己在嘗試要登入「Gmail」色塊時會導致Mosaic發生錯誤,不知道是我的問題還是軟體Bug。

整體來說,Mosaic還是一個非常有趣且有用的桌面自訂小工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趕快使用Mosaic來體驗看看windows 8裡的Metro快速方塊介面,試試看到底實不實用囉!

mosaic metro-06



"

Opera 11.50 最新繁體中文版下載,Live Speed Dial 新分頁工具化

Opera 11.50 最新繁體中文版下載,Live Speed Dial 新分頁工具化: "

opera1150-00

Opera瀏覽器在速度、效能與內建功能上一直有很好的表現,甚至大多時候優於其它瀏覽器,並且難能可貴的是Opera常常會領先的提出一些新的設計思維,並實作在瀏覽器中,例如現在很多人在不同瀏覽器上愛用的快速撥號套件,其實最先的發想者就是Opera。

有趣的是,在上一個正式版Opera 11.10中,Opera再次繼續針對它的新分頁快速撥號功能進行最佳化,加入了動態排版機制,而在今天推出的「Opera 11.50」正式版中,則帶來了Live Speed Dial的新設計思維。

這次Opera 11.50讓新分頁中的「快速撥號(Speed Dial)」可以安裝專屬擴充套件,有點像是iGoogle個人化首頁的widgets,現在Opera新分頁中能夠顯示天氣預報、即時新聞、當前時間等動態資訊,甚至還能設定倒數碼表、換算匯率,或者安裝一些小工具、小遊戲。

 

除了針對快速撥號功能進行增強外,這次的Opera 11.50當然也在各種最新網路技術的支援上有所增進。

並且一個顯而易見的改變,就是這次的Opera 11.50在介面上調整得更加簡潔素雅,我個人滿喜歡這樣的新風格。

opera1150-01
opera1150-02

 

接著讓我們來看看這次Speed Dial的新功能。在新分頁的空白格子上點擊加號,就可以添加新窗格,新窗格中可以和以前一樣加入新的網站網址,另外還可以下載安裝擴充套件。

這時候點擊彈出視窗左下方的〔下載更多延伸套件〕,就能瀏覽專門為Speed Dial設計的擴充套件。

opera1150-03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瀏覽「Speed Dial專屬套件頁面」,點擊右方的〔Install〕便能安裝。

我這邊介紹幾個有趣的新分頁擴充套件:

  1. The Weather:顯示天氣預報
  2. Photo Tagger:你可以將任何網頁上的圖片「打星」,這些圖片就會集中出現在新分頁的這個窗格中,方便你瀏覽(非常推薦)。
  3. oClock:類似HTC Sense的小時鐘。
  4. Live news feed:可以訂閱並顯示即時新聞摘要。
  5. Gmail on speed dial:顯示Gmail未讀郵件列表。
  6. Calendar:顯示月曆。
  7. CurrencyDial:換算匯率。
  8. Speed dial countdown:可以設定時間後開始倒數計時。
  9. IcoLog:記錄你所有到過的網站的圖示。
  10. Flickr Photos on Speed Dial:顯示Flickr精選照片。

opera1150-04

 

不過上面都還算是比較正規的個人資訊首頁玩法,所以讓我們來發揮一下想像力,看看Opera 11.50的新分頁還可以怎麼玩?

例如我們可以安裝「Whac Dial」,這是一個「打地鼠」套件,當小窗格中的地鼠探出頭時,你點下去就會計算分數。

不過有趣的是,這個套件可以設定「快速啟動網頁」,也就是你打地鼠的同時,除了得到分數,也可以連到你所指定的任何網頁。

opera1150-06

 

而Opera 11.50的快速撥號套件有一個特性,就是可以「重複安裝」。

所以我自己是這樣玩的,我安裝了8個打地鼠的套件在新分頁中,每個窗格都設定可以啟動不同的常用網頁,於是每次打開新分頁時,我就依照哪隻地鼠探出頭,立刻點下去,同時也決定我要進入哪個網站逛逛!

當然,這是無聊當有趣的玩法,但或許以後有人可以依據這些特性去設計出更不一樣的快速撥號專用套件也不一定。

opera1150-05

 

最後,還是讓我們來看看Opera官方為這次Opera 11.50的新快速撥號功能所拍攝的介紹影片吧!



"

即使 Google+ 不成功,資訊搜尋、閱讀、應用的社群化已是未來

即使 Google+ 不成功,資訊搜尋、閱讀、應用的社群化已是未來: "

google -00

Google+」,目前正在小範圍封閉測試中的Google最新社群藍圖,它幾乎包含目前所有常見的、熱門的社群功能,例如個人資訊牆(Stream)、社交圈分類(Circles)、資訊推薦與分享(Sparks)、照片分享(Instant Upload)、多方視訊聊天室(Hangouts)、多方簡訊(Huddle)等等,甚至整個服務還在邀請制的階段,就已經率先在Android Market上推出「Google+」App。

當然,最好的情況下,「Google+」不只是上述各種當紅社群分享工具的綜合體,而是能夠把「社群圈」整合到所有服務並強化Google產品的社群性。

但不好的情況是,那個導航列左上方無所不在的「+You」,不是把你的社群圈帶到各個Google服務,而是另一個揮之不去的巨型facebook,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站?這時候或許「Google+」就會變成下一個Google Wave、Buzz

 

 

今天接著的這篇文章,我其實不是只想談Google+,而是觸景生情,面對「社群化」的網路未來,或許剛好趁著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目前Google+需要獲得邀請才能試用,所以我沒用過,無法討論什麼具體細節。

倒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試試看,除了看網路上已經出現很多的介紹文章外,其實還可以到下面這個「互動Demo」網站,體驗一下「操作」Google+的可能介面。

google -01

 

 

在目前Google官方公布的幾種Google+功能中,我最感到興趣的有兩個:「Circles(社交圈)」與「Sparks(話題靈感)」。

因為,如果Google這次心裡還是打著要做一個社群網站服務的話,那麼Google+非常有可能再次失敗,那些分享、通訊工具很重要,是「必要的過程」,但無法成為關鍵決勝工具。

假如Google終於覺悟到,未來的網路上無處不存在「社群」的因子,不管是搜尋、閱讀、辦公室工具,其實都可以因為「社群媒體」而出現全新的內容,也達到以前做不到的功能、效率,那麼這樣的Google+才有成功的希望。

而「Circles(社交圈)」看起來有機會讓你把人際關係帶入工具服務,「Sparks(話題靈感)」則從這樣的機制出發,在嘗試一種經由社群關係自動推薦、過濾、最佳化內容的技術;於是,社群才不會只停留在分享。

 

 

是的,我覺得真正的重點在於「社群」這個元素,它已經不只是一種網站服務、分享工具,而是一種網站「思想」

社群化的最終目的並非只是「交友」、「分享」而已,社群化有一個更核心的關鍵功能是「個人化」,而個人化就是未來網路的中心思想。

只有經過社群的洗禮,網路才有辦法針對每一個獨立個體進行個人化的動作,這也就是大家已經可以在facebook中體驗到的:自動推薦你感興趣的、只有你看起來是這樣的新鮮內容:

facebook網站只有一個,但每個人都有它自己獨一無二的facebook世界。

 google -07

 

 

這裡其實和傳統的哲學思維很相近,唯心論以為世界有一個統一的中心,每個人具有同樣的本質,那其實就像是傳統的網站模式,建出一個大家看到都是一樣內容的頁面,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對,這時候你應該想到以前的Google搜尋!(當然,你也可以想到電腦玩物這樣的部落格。)

然而真理就是要被推翻的,而那個最終的神聖性、普遍性其實違反人性。

一個工具、一個服務,或者一種內容,不再是由誰來說一是一,而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需求而隨意改變,「社群化」、「個人化」才是傳統網站、報章雜誌要面臨到的最大挑戰,以前的「媒體」把自己當做中心,但是未來「社群媒體」必須讓用戶自己當中心。

而且這裡面最有趣的一個思維是,所謂的「個人化」並非只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反而更像是從你周圍的朋友、同事、網友間「被反應出來」的特質!

如果沒有他人,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這就是社群時代的哲學。

 google -02

 

 

其實,Google本身的服務在許多層面已經開始加入了社群化的要素,我會希望與其花很多心力去搞分享,不如好好深化這些「社群媒體」的架構設計。

例如前面提到以前的Google喜歡讓搜尋中性化,讓大家看到的搜尋結果全部都一樣,那麼現在的Google呢?

在「Google Social Search 社群搜尋台灣版登場與Bing + facebook比較」一文中提到現在每個人使用Google搜尋時將因為社群圈不同,而看到不同的推薦內容。也就是Google搜尋結果已經開始為每個登入的用戶「量身打造」。

而這樣綜合了普遍性與個人化後所獲得的搜尋結果,確實非常有針對性,更加準確,且更能夠發掘出你需要的內容。

google -03

 

打造好的分享工具固然很重要的,但這個重要性不會只「停留」在分享動作本身,更重要的是資訊內容被分享後,可以怎麼樣被更好的閱讀、應用?

例如現在Google搜尋的「即時」搜尋頁面,已經變成我常常關注的一個搜尋工具,每次有什麼新聞事件,總是能在這裡找到最好、最新的訊息。

這時回到「Google+」裡面的Sparks功能,如果說可以透過社交圈來呈現出更具體有效的即時資訊推薦呢?這也是為什麼我對這個功能最感興趣的原因。

google -04

 

再以「Google Reader」這樣的服務來說(Google Reader 閱讀器發揮最大效率的13個簡單關鍵技巧),它目前仍然需要我們手動的一個一個訂閱新資訊來源,是的,它有內建推薦機制,也可以看到朋友分享,但沒有擺在核心位置。

但這是未來用戶使用網路服務的樣子嗎?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或者說,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你已經無法靠一個人的力量來處理資訊。

所以像是Google之前買下PostRank(PostRank Widget 部落格站內文章排名外掛教學:一篇網誌「如何是好」?),Google Reader目前內建「Sort by Magic」機制,這就是要「經由社群」來最佳化個人的閱讀排序,而這才是適合一般人的閱讀方式。

這裡面更好的例子,就像是我在「Apple iPad 2 開箱文,與我最常用的六款免費 iPad App 推薦下載」中推薦的Zite、Flipboard、Hitpad等工具,它們的社群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內化到內容呈現上的推薦機制

google -06

 

其實,在一些不太容易發現的地方也隱藏著社群的關鍵決定力量,像是我非常推薦的Gmail「優先收件匣」功能,Gmail怎麼知道哪些信對你來說特別重要?這裡社群的分析一定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

google -05

 

 

所以面對Google推出「Google+」這樣的服務,我想說的是,期待「Google+」不只是又「一個」社群網站,而是一種「社群思想」,要將Google所有的工具、服務都進行社群最佳化,從而呈現出個人化的內容與功能。

因為,即使Google+最後沒辦法成功,但是一個「社群時代」,一個在搜尋、閱讀、工具應用上都必須具備「社群媒體」、「個人化」思維的網路世界,已經因為FacebookTwitter這樣的工具成為可見的未來了。



"

即使 Google+ 不成功,資訊搜尋、閱讀、應用的社群化已是未來

即使 Google+ 不成功,資訊搜尋、閱讀、應用的社群化已是未來: "

google -00

Google+」,目前正在小範圍封閉測試中的Google最新社群藍圖,它幾乎包含目前所有常見的、熱門的社群功能,例如個人資訊牆(Stream)、社交圈分類(Circles)、資訊推薦與分享(Sparks)、照片分享(Instant Upload)、多方視訊聊天室(Hangouts)、多方簡訊(Huddle)等等,甚至整個服務還在邀請制的階段,就已經率先在Android Market上推出「Google+」App。

當然,最好的情況下,「Google+」不只是上述各種當紅社群分享工具的綜合體,而是能夠把「社群圈」整合到所有服務並強化Google產品的社群性。

但不好的情況是,那個導航列左上方無所不在的「+You」,不是把你的社群圈帶到各個Google服務,而是另一個揮之不去的巨型facebook,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站?這時候或許「Google+」就會變成下一個Google Wave、Buzz

 

 

今天接著的這篇文章,我其實不是只想談Google+,而是觸景生情,面對「社群化」的網路未來,或許剛好趁著這個機會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些想法。

 

目前Google+需要獲得邀請才能試用,所以我沒用過,無法討論什麼具體細節。

倒是如果你真的想要試試看,除了看網路上已經出現很多的介紹文章外,其實還可以到下面這個「互動Demo」網站,體驗一下「操作」Google+的可能介面。

google -01

 

 

在目前Google官方公布的幾種Google+功能中,我最感到興趣的有兩個:「Circles(社交圈)」與「Sparks(話題靈感)」。

因為,如果Google這次心裡還是打著要做一個社群網站服務的話,那麼Google+非常有可能再次失敗,那些分享、通訊工具很重要,是「必要的過程」,但無法成為關鍵決勝工具。

假如Google終於覺悟到,未來的網路上無處不存在「社群」的因子,不管是搜尋、閱讀、辦公室工具,其實都可以因為「社群媒體」而出現全新的內容,也達到以前做不到的功能、效率,那麼這樣的Google+才有成功的希望。

而「Circles(社交圈)」看起來有機會讓你把人際關係帶入工具服務,「Sparks(話題靈感)」則從這樣的機制出發,在嘗試一種經由社群關係自動推薦、過濾、最佳化內容的技術;於是,社群才不會只停留在分享。

 

 

是的,我覺得真正的重點在於「社群」這個元素,它已經不只是一種網站服務、分享工具,而是一種網站「思想」

社群化的最終目的並非只是「交友」、「分享」而已,社群化有一個更核心的關鍵功能是「個人化」,而個人化就是未來網路的中心思想。

只有經過社群的洗禮,網路才有辦法針對每一個獨立個體進行個人化的動作,這也就是大家已經可以在facebook中體驗到的:自動推薦你感興趣的、只有你看起來是這樣的新鮮內容:

facebook網站只有一個,但每個人都有它自己獨一無二的facebook世界。

 google -07

 

 

這裡其實和傳統的哲學思維很相近,唯心論以為世界有一個統一的中心,每個人具有同樣的本質,那其實就像是傳統的網站模式,建出一個大家看到都是一樣內容的頁面,覺得這就是最好的結果!?對,這時候你應該想到以前的Google搜尋!(當然,你也可以想到電腦玩物這樣的部落格。)

然而真理就是要被推翻的,而那個最終的神聖性、普遍性其實違反人性。

一個工具、一個服務,或者一種內容,不再是由誰來說一是一,而是可以根據用戶的喜好需求而隨意改變,「社群化」、「個人化」才是傳統網站、報章雜誌要面臨到的最大挑戰,以前的「媒體」把自己當做中心,但是未來「社群媒體」必須讓用戶自己當中心。

而且這裡面最有趣的一個思維是,所謂的「個人化」並非只是你自己一個人的事情,反而更像是從你周圍的朋友、同事、網友間「被反應出來」的特質!

如果沒有他人,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這就是社群時代的哲學。

 google -02

 

 

其實,Google本身的服務在許多層面已經開始加入了社群化的要素,我會希望與其花很多心力去搞分享,不如好好深化這些「社群媒體」的架構設計。

例如前面提到以前的Google喜歡讓搜尋中性化,讓大家看到的搜尋結果全部都一樣,那麼現在的Google呢?

在「Google Social Search 社群搜尋台灣版登場與Bing + facebook比較」一文中提到現在每個人使用Google搜尋時將因為社群圈不同,而看到不同的推薦內容。也就是Google搜尋結果已經開始為每個登入的用戶「量身打造」。

而這樣綜合了普遍性與個人化後所獲得的搜尋結果,確實非常有針對性,更加準確,且更能夠發掘出你需要的內容。

google -03

 

打造好的分享工具固然很重要的,但這個重要性不會只「停留」在分享動作本身,更重要的是資訊內容被分享後,可以怎麼樣被更好的閱讀、應用?

例如現在Google搜尋的「即時」搜尋頁面,已經變成我常常關注的一個搜尋工具,每次有什麼新聞事件,總是能在這裡找到最好、最新的訊息。

這時回到「Google+」裡面的Sparks功能,如果說可以透過社交圈來呈現出更具體有效的即時資訊推薦呢?這也是為什麼我對這個功能最感興趣的原因。

google -04

 

再以「Google Reader」這樣的服務來說(Google Reader 閱讀器發揮最大效率的13個簡單關鍵技巧),它目前仍然需要我們手動的一個一個訂閱新資訊來源,是的,它有內建推薦機制,也可以看到朋友分享,但沒有擺在核心位置。

但這是未來用戶使用網路服務的樣子嗎?我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或者說,在這個資訊爆炸時代,你已經無法靠一個人的力量來處理資訊。

所以像是Google之前買下PostRank(PostRank Widget 部落格站內文章排名外掛教學:一篇網誌「如何是好」?),Google Reader目前內建「Sort by Magic」機制,這就是要「經由社群」來最佳化個人的閱讀排序,而這才是適合一般人的閱讀方式。

這裡面更好的例子,就像是我在「Apple iPad 2 開箱文,與我最常用的六款免費 iPad App 推薦下載」中推薦的Zite、Flipboard、Hitpad等工具,它們的社群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內化到內容呈現上的推薦機制

google -06

 

其實,在一些不太容易發現的地方也隱藏著社群的關鍵決定力量,像是我非常推薦的Gmail「優先收件匣」功能,Gmail怎麼知道哪些信對你來說特別重要?這裡社群的分析一定可以發揮更好的效果。

google -05

 

 

所以面對Google推出「Google+」這樣的服務,我想說的是,期待「Google+」不只是又「一個」社群網站,而是一種「社群思想」,要將Google所有的工具、服務都進行社群最佳化,從而呈現出個人化的內容與功能。

因為,即使Google+最後沒辦法成功,但是一個「社群時代」,一個在搜尋、閱讀、工具應用上都必須具備「社群媒體」、「個人化」思維的網路世界,已經因為FacebookTwitter這樣的工具成為可見的未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