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Places(地方資訊頁面)」慢慢的顯現出其重要性,非常有機會成為Google各大工具的關鍵服務項目,例如Google地圖中提供了詳盡的商家資訊與評論,Google搜尋裡提供附近店家列表,Google手機版中更能取代景點、餐廳查詢導航工具,而且在最新的Google+中更負擔起打卡定位的重責大任。
透過Google Places地方資訊頁面可以滿足許多生活、工作上的查詢需求,例如「西門紅樓」這樣一個頁面,我們可以透過搜尋找到西門紅樓的電話、地址,交通方式、建築照片、地圖標示,以及相關心得評論。這些資料來自於商家本身,也來自於社群用戶,以目前來說台灣中文資料已經非常豐富,足以當做地理旅遊類的生活小百科使用。
我自己在搜尋旅遊地點、美食餐廳時,已經有很大比重是第一時間先看Google地方資訊頁面!而今天Google Places進行了一個微妙但重要的調整,那就是原本整合在地方資訊裡的「第三方網站評論」(如台灣常見的愛評網),現在全部被「埋起來」,以不是很顯眼的方式變成「Google原生用戶評論」下方小小的網址超連結。
- Google地方資訊申請頁面(店家可以申請完善自己的專屬頁面):http://www.google.com/places/
- 一般用戶可以透過Google搜尋、Google地圖、Google+等工具查詢到相關的地方資訊頁面。
Google地方資訊這項功能無形中已經成為了Google各種服務裡的關鍵檢索內容,和用戶使用、店家經營息息相關。
以我自己來說,最常接觸到Google Places地方資訊的機會有二:
- 1.在Google搜尋裡直接找店家,並且從「地方資訊」獲得店家電話、地址或評論。
- 2.在Android手機上定位並查詢附近景點,除了從「地方資訊」獲得電話、地址外,還可以直接規劃導航路線。
其實這個意思就是「地方資訊」無所不在,只要用戶有生活旅遊查詢需求,並且使用任何Google工具搜尋,就一定會進入地方資訊頁面,還可以留下自己的心得評論。
而以商家業主的角度來思考,申請並完善自己的地方資訊頁面就變得非常重要。
那麼前面提到Google Places今天的小小改變是什麼呢?
進入某個Google地方資訊頁面後,在店家資料、相片下方接著可以看到相關評論,原本這裡Google是插入很多搜尋進來的「第三方網站資料」,例如我之前最常在這裡看到愛評網的用戶評論摘要。
因為是摘要,如果我看到感興趣的評論,就會點進第三方網站看個究竟。
然而,現在Google Places的相關評論「只能看到」Google用戶留下的打星、評論內容!
那麼原本的第三方網站補充資訊到哪裡去了呢?現在跑到Google用戶評論的最下方,擺成一行真的不是很顯眼的「網路使用者的評論」超連結。
這樣的改變,可能有兩個影響:
- 1.光靠Google原生用戶評論,能否撐起地方資訊頁面單頁資訊的質量?目前看起來用戶評論有一定數量,但和原本第三方網站的深入評析相比自然有不足。
- 2.第三方網站只剩連結,對於透過Google吸引流量是否更不利?這是否代表Google Places和其他地方資訊服務將有更明顯競爭關係?
- 小結:
Google當然會在搜尋時提高「地方資訊頁面」的權重,所以現在你用Google搜尋,一定常常看到Google Places資訊條被插入在搜尋結果的前方。
而在最新版的地方資訊頁面資料中,被凸顯的是店家本身的資訊連結(或是店家官網),以及Google本身社群貢獻的資料,但來自第三方地方服務的資訊很明顯的被「埋沒」了。
其實從之前Google+這個新興服務不允許用戶匯入其他第三方服務內容,希望用戶在Google+中自產內容來看,Google確實非常想要從「內容搜尋者」變成可以聚眾的「內容提供者」。
而一整個Google社群用戶在Google+、Google地方資訊中貢獻的內容,未來對於Twitter、愛評網這類同樣經由社群產出內容的服務來說一定有衝擊。
但是回到用戶角度來說,這樣的資訊獲取方式更加簡便統合,不過關鍵就在於Google社群到底能不能產出質量足夠的內容?也就是Google+是不是可以持續蓬勃發展,Google地方資訊頁面的評論功能是不是愈來愈多用戶使用,這都是未來值得觀察之處。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